iT邦幫忙

2018 iT 邦幫忙鐵人賽
DAY 10
5
DevOps

Kubernetes 30天學習筆記系列 第 10

[Day 10] Kubernetes世界不可缺少的 - Labels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前言

Pod 數量越來越多時,管理的維度也會逐漸複雜,譬如如何將 Pod 在不同地區上部署,不同層級的 Pod 如何分開管理,如何決定哪個類型的 Pod,部署在相對應的 Node 上,都是我們在實際場景上需要考量的部分。而 Kubernetes 提供了我們 Labels 這個元件,讓我們能對每個不同屬性的 Pod 都能貼上屬於他們自己的標籤、且將有不同種類的標籤 Pod 做分群管理。今天的學習筆記如下:

  • Labels 是什麼 ?
  • Annotations 是什麼 ?
  • 實作:如何將 Pod 部署到特定的 Node 上

Labels 是什麼 ?

簡單來說,Labels就是一對具有辨識度的key/value。以下面為例:

  • "release" : "stable","release" : "qa"
  • "enviroment": "dev","enviroment": "production"
  • "tier": "backend", "tier": "frontend"
  • "department": "enginnerting", "department": "marketing", "department": "finance"

若Kubernetes Cluster中的 Pod 物件帶有標籤,由上面幾個 labels 我們可以清楚知道,他們的功用是什麼、層級是什麼,他們服務的對象是哪些部門的人。Labels 有以下幾個特點:

  • 每個物件可以同時擁有許多個labels(multiple labels)
  • 可以透過 Selector,幫我們縮小要尋找的物件。
  • 目前 API 提供不再只是一個 key對應一個value(Equality-based requirement)的關係,我們也可以使用 matchExpressions 來設定更有彈性的Labels

Annotations 是什麼 ?

然而,如果是沒有識別用途的標籤,Kubernetes 也提供了我們一個 Annotations 元件。以 Pod 為例,我們可以在Pod的 Annotations 紀錄該 Pod的發行時間,發行版本,聯絡人email等。Annotations 主要是方便開發者、以及系統管理者管理上的方便,不會直接被 Kubernetes使用。

以下面 my-pod.yaml 為例

apiVersion: v1
kind: Pod
metadata:
  name: my-pod
  labels:
    app: webserver
    tier: backend   
  annotations:
    version: latest
    release_date: 2017/12/28
    contact: zxcvbnius@gmail.com
spec:
  containers:
  - name: pod-demo
    image: zxcvbnius/docker-demo
    ports:
    - containerPort: 3000        

透過kubectl create來創建一個新 Pod 物件,

$ kubectl create -f ./my-pod.yaml
pod "my-pod" created

接著我們可以透過kubectl get pods 來取得目前 Pod 的資訊,若是在指令後面加上--show-labels則也會顯示 Pod的labels,

kubectl-get-pod-with-labels

可以看到我們剛剛指定的labels。我們也可以透過 kubectl describe 去查看該Pod 的 annotations 有哪些

$ kubectl describe pods my-pod

kubectl-describe-with-annotations

動態新增 Labels

除了在定義檔一開始就加入 Labels 以外,我們也可以透過 kubectl label的指令,來為我們的 Pod 新增標籤,指令如下:

$ kubectl label pods my-pod env=production
pod "my-pod" labeled

$ kubectl get pods my-pod --show-labels
NAME      READY     STATUS    RESTARTS   AGE       LABELS
my-pod    1/1       Running   0          1h        app=webserver,env=production,tier=backend

若是再次查看 my-pod 的 Labels,就可以看到env=production被新增在 LABELS中。

實作:如何將 Pod 部署到特定的 Node 上

同樣我們也能將 Labels 的觀念套用在 Node 上。可以透過幫每個 Node 貼標籤讓 Pod 運行在特定的 Node 上。以下我們將做兩件事情:

  • Node 上貼上標籤
  • Pod 新增 nodeSelector 定義

雖然目前只在本機端(single node)上實作,但透過以下的實作,在將來操作多個 Nodes 時,也會更有感覺。

Node 上貼上標籤

在新增label前,先檢查一下目前 Node 有的labels,

kubectl-get-node-with-labels

然後我們對 my-pod.yaml 做一些修改,

kubectl-add-node-selector

創建一個新的my-pod物件

$ kubectl create -f ./my-pod-with-node-selector.yaml
pod "my-pod" created

成功之後,我們可以查看目前 Pod 的狀態,會發現:

kubectl-pod-pending-status

會發現目前my-pod的狀態一直在Pending的狀態,如果在用kubectl describe仔細查看會發現錯誤的原因是因為沒有找到符合的 Node 部署

kubectl-describe-pod-with-wrong-node-selector

如果我們動態新增一個label到目前的 minikube node 上,

$ kubectl label node minikube hardware=high-memory
node "minikube" labeled

$ kubectl get node --show-labels
NAME       STATUS    ROLES     AGE       VERSION   LABELS
minikube   Ready     <none>    6d        v1.8.0    beta.kubernetes.io/arch=amd64,beta.kubernetes.io/os=linux,hardware=high-memory,kubernetes.io/hostname=minikube

可以發現minikube上多了一個 label ,這時若是我們再去查看 my-pod 的狀態會發現

$ kubectl get pods
NAME      READY     STATUS    RESTARTS   AGE
my-pod    1/1       Running   0          7m

已成功運作,若是我們再次用kubectl describe 查看 my-pod 的狀態,可以看到更詳細的部署過程

kubectl-pod-log-history

讀者可以試著設想,若是有兩種不同類型的 Pod ,一個需要高量的memory,另外一個是需要高量的CPU。透過 nodeSelectorlabels,我們可以將這些不同種類型的 Pod 部署在不同類型的 Node,讓資源能更有效被利用。

總結

除了透過 NodeSelector 來指定特定的 Pod 到特定的 Node 之外,我們也可以透過 Affinity and anti-affinity 來幫我們指定。雖然 Affinity and anti-affinity 還是beta版本,但它提供了更多更彈性的功能!在未來的學習筆記中若有機會,也會與大家分享。

Q&A

依舊歡迎大家給予建議與討論,如果能按個讚給些鼓勵也是很開心唷 : )

參考連結


上一篇
[Day 9] 建立外部服務與Pods的溝通管道 - Services
下一篇
[Day 11] 如何確保 Container 運行狀態 - Health Checks
系列文
Kubernetes 30天學習筆記30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